玩到极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?
当我们谈论“玩到极致”时,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王思聪等超级富二代的奢华生活——他们似乎将享乐推向了极致。但这类生活更多的是对欲望的纵容和资源的挥霍,远没有达到真正“玩到极致”的境界。
在中国历史上,有一位富二代的人生展现了什么是对“玩”的真正理解和追求。他就是王世襄,民国时期被誉为“京城第一大玩家”的人物。他的生活不仅仅是无意义的放纵,而是一种深刻的探索和研究,贯穿了他的一生。
生活在玩乐的氛围中
王世襄生于1914年,成长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。父亲是一名外交部官员,热衷于收藏古玩,母亲则是一位有着五年英国留学经历的大家闺秀,擅长工笔画。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王世襄从小便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化和艺术,父母虽然对他有一定的期望,但也非常宠爱他,不太限制他的自由。
展开剩余75%清朝时期,京城的满洲旗人是社会的上层阶级,他们不需要从事劳作,只需享受朝廷的俸禄。许多旗人养成了游手好闲、玩乐的习惯,这种风气也深深影响了王世襄的成长。除了在家里研究父母的古董和诗词书画,王世襄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养鸽子、种葫芦、玩蝈蝈。
玩中的学问
虽然王世襄的生活充满玩乐,但他并没有沉迷于空虚的享乐之中。即使是在年轻时,尽管家人曾要求他选择医学专业,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。在燕京大学医学系期间,王世襄常常骑着大鹰,带着蝈蝈去上学。他的精力旺盛、与众不同,甚至连教授们都觉得他是一个“未知数”。
尽管他从事的是医学专业,王世襄却从不抛弃他对鸽子的兴趣。他对鸽子的饲养进行了深入研究,还编写了许多关于鸽子养殖的指南。同样,他转到文学系后,也跟随母亲的脚步,投身中国古代绘画的研究。为了纪念母亲,王世襄写下了长达70万字的《中国画论研究》。
生活的转折
回顾王世襄的一生,他自己曾表示,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是母亲在世时,那段时间他几乎没有任何烦恼。然而,母亲的去世让他开始意识到人生的严酷,他也开始反思自己以前过于玩乐的生活。这一变故促使他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古文化,带着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文化的热忱,继续着自己的探索。
战乱中的中国,使得王世襄在之后的日子里,逐渐从单纯的“玩乐”走向了更有意义的责任。他在1945年回到北平,协助清点战争中损毁的文物,并成功追回了大量被掠夺的国宝,其中最为珍贵的包括中央图书馆的107箱善本书。
与战争、政治斗争的抗争
尽管王世襄在追索文物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,但他也遭遇了极大的政治风波。有一段时间,他被误解为与日本军国主义有联系,甚至因而被开除公职,送往湖北咸宁劳动。即便如此,王世襄并没有因此气馁。他开始重新回归田野生活,享受养鸽、种葫芦和钓鱼的乐趣,同时继续进行古文化研究,写出了大量的学术著作。
晚年的宁静与坚持
回到城市后,王世襄依旧从事文化研究,过上了宁静的生活。他喜欢与妻子袁荃猷一起弹琴作画,业余时间骑着三轮车到大街小巷收集文物。他对鸽子的热爱依然未减,虽然住在大杂院里没有条件养鸽子,但他从养鸽转向了研究鸽子。他去鸽市拍照、与鸽友交流,并编写了多本关于鸽子的著作。
王世襄一生的“玩”并非浪费时间,而是一种从中汲取知识、追求学问的方式。他的“玩”体现了对生命的探索、对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家国责任的担当。因此,他被誉为“京城第一大玩家”,不仅是因为他热爱玩乐,更因为他将自己的热情与才智投入到文化的传承与研究中,做出了伟大的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