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里姆林宫面临内外交困之际,普京政府正采取非常手段筹措军费。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联合国大会激烈抨击俄罗斯、前线战事陷入僵局的关键时刻,俄罗斯财政部突然祭出变卖国企的大招,计划通过出售国有资产为持续三年的特别军事行动输血。
据最新披露的财政规划显示,俄罗斯将在2025年底前出售7家国有企业,预计创收1000亿卢布(约合11亿美元)。这仅仅是开始——2026年还将继续出售6-7家国企,再获同等规模收入。这些资金将重点投向两个方向:维持乌克兰前线作战消耗,以及加速研发新一代武器装备。
这种卖祖产打战争的做法在俄罗斯现代史上并非首次。上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,叶利钦政府就曾大规模私有化国企,虽然暂时缓解了财政危机,却催生出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一批金融寡头。这些新兴权贵一度公开挑战克里姆林宫权威,直到普京上台后通过铁腕整治才恢复秩序。
回望普京执政的黄金二十年(2000-2022),俄罗斯不仅实现了经济复苏,更通过克里米亚事件、格鲁吉亚战争、叙利亚行动等拓展了战略空间。但2022年2月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成为转折点——原本计划中的闪电战演变成消耗战,暴露出俄军诸多致命短板。
展开剩余43%军事专家分析指出,俄军至少犯了三个战略性错误:其一,在未确保制空权情况下仓促发动多线进攻,导致基辅机场争夺战失败后陷入指挥混乱;其二,领导人战意摇摆,多次释放和谈信号反被西方利用;其三,未及时启动战时经济体制,致使后勤补给线屡遭乌军特种部队破坏。
更严峻的是财政困境。由于迟迟不进行全国总动员,俄罗斯经济始终处于平时状态。直到战事持续半年后,才勉强征召30万预备役。这种滞后导致前线出现装备等人的窘境,甚至引发瓦格纳集团的兵变事件。
如今变卖国企虽能解燃眉之急,但历史教训历历在目:这些优质资产若被少数利益集团掌控,可能孕育出新寡头势力。面对西方制裁围堵和国内改革阵痛,普京政府正走在危险的钢丝上——既要确保战争机器持续运转,又需防范经济命脉旁落。这场关乎国运的豪赌,结局尚难预料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